【吉林省催眠学会】道德记忆偏差:人们的道德感为什么会发生记忆偏差?
日期:2023-04-18 来自:吉林省催眠学会 浏览:3000次
生活中我们难免做出一些不被他人认可,违背道德价值观的事情,比如在公共场合丢下了垃圾;抄袭他人的作业,甚至在老师面前撒谎……
但研究人员发现,时间久了,我们对这些不好的记忆都会变得模糊,如果有人提起,我们会想“我有干过这件事吗?怎么没有印象了”,很少会对这些事带着当时的情绪。这种情况,就被称为道德记忆偏差。
什么是道德记忆偏差?
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,可能会通过道德推脱和自我合理化等方式来降低自身的道德标准,改观自己对该事件的评价,从而更容易地模糊不道德行为,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。
道德自我偏差的来源
人们往往有着积极的道德自我概念, 而时有发生的不道德事件, 可能会对 人们的道德自我概念产生威胁; 人们可能会为了应对这种道德自我威胁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。
那么,道德记忆偏差是如何产生的?
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里面有一句话:“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,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,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”。可真当你走过他的路时你却发现这条路你也曾走过。我们不要去苛责别人的不道德行为,在指责他人的同时我们是否忘记了自己也曾做过一些不道德行为,既然不道德行为已经做出,我们不如就真诚地承认、接纳自己和别人,积极努力地改正,引以为戒,不断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修养,做更好的自己。
吉林省催眠学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力量,深入企业、社区与学校,为各行各业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科普、心理服务等。同时,也会持续开通4000431006公益心理服务热线,为广大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。
咨询方式:
一对一电话咨询服务
咨询电话:
400-0431-006
18186897827
17131899990
咨询时间:
09:00-12:00
13:00-2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