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基础知识
【吉林省催眠学会】糖果效应:关于延迟满足
日期:2023-04-05  来自:吉林省催眠学会  浏览:254次

糖果效应 

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.米歇尔曾经在一所幼儿园里做过一个实验:

他找来几十个孩子,然后让每个孩子待在一个小房间里,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,桌子上放了一块棉花糖。研究人员告诉孩子:“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吃桌子上的糖,就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;如果能够等他回来以后再吃,就会得到另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。”实验结束后,发现大多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,有一部分孩子甚至没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。只有极少数的孩子,坚持到了研究员回来,获得了另一颗棉花糖的奖励。

经过12年的追踪,能够延迟满足等待的那部分孩子,无论是学业还是职场,大多都很成功。而那些控制不住欲望,不愿意等待的孩子,则表现为犹豫不定、多疑、妒忌、神经质、好惹是非、任性,顶不住挫折,自尊心易受伤害。这就是著名的“糖果效应”,也称“延迟满足效应”。

糖果效应指的就是为了长远的、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较小的满足。从小时候的自控、判断、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,就叫延迟满足效应或称糖果效应。

糖果效应的应用

一些家长会很好地利用“糖果效应”来锻炼孩子的自控力。例如每当为家庭付出一些劳动时就可以选择兑换休息娱乐时间,或者兑换成奖励券,待奖励券攒够时再来兑换更大的奖励。类似的奖励机制还有很多,这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动力,从而让孩子养成延迟满足的习惯。

当习惯养成后,他们会更加有耐心的去付出努力,并且愿意为未来所得做足准备,从而使他们面对诱惑的忍耐力增加,也变得更有耐心去构建理想生活,而非沉溺于眼前的快乐。

只专注眼前“糖果”的人多年后依然只有那些“糖果”,而看向未来“糖果”的人早已收获了更多。那么,我们为何不在下一次吞下眼前“糖果”时,忍耐一些,去换取更大的“糖果”呢?

如何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

延迟从一分钟开始

培养自我控制能力,要遵循小步递进的原则。也就是说,不要期望自己一开始就能等待20分钟。最初的延迟时间不要过长,否则会让自己灰心丧气,从心理上产生挫败感,放弃追求的目标和信心。

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

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,转移自己的注意力,放空自己的身心让身体和大脑被其他事物所占据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也可以尝试自我监督,培养自己的意志力。

 

    吉林省催眠学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力量,深入企业、社区与学校,为各行各业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科普、心理服务等。同时,也会持续开通4000431006公益心理服务热线,为广大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。

咨询方式:

一对一电话咨询服务

咨询电话:

400-0431-006

18186897827

17131899990

咨询时间:

09:00-12:00

13:00-2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