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基础知识
【吉林省催眠学会】双相情感障碍:情绪的过山车
日期:2023-03-30  来自:吉林省催眠学会  浏览:262次

 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?

 双相情感障碍,也称双相障碍,也称躁郁症,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,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。双相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,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。患者在情绪上的变化就如同做过山车一般。

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5.5%-7.8%,发病年龄高峰期15-19岁,首次多为抑郁发作,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。

像梵高,达芬奇、海明威、诗人海子等知名人物曾为双相情感障碍困扰,所以双相情感障碍亦被称为“天才病”。

尽管如此,作为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,双相情感障碍并不是被命运恩赐的礼物。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具有自杀倾向,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,严重危害着病人生命健康。

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特征

1.极端情绪的反复

他们易怒,会在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之间游走。部分还会在情绪高涨时还会出现脱离现实的表现。

2.快速讲话

即便没有人和他说话,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仍然会讲个不停,讲话语速快,即便试图与他讲话,仍然无法插进去。同时,讲话的话题常随环境改变,无中心内容。

3.睡眠障碍

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偏低,在面对人或事时表现为沮丧情绪,会表现为嗜睡症状,难以保持充分精力。

4.认知障碍

双相情感障碍的成人和儿童病人均可表现出认知缺陷,甚至在缓解期也持续存在。缺陷的类型相当广泛,最显著的缺陷包括执行功能、注意力、言语记忆和非言语记忆。

5.心理社会功能障碍

研究表明,双相情感障碍病人有中度至高度的内在耻辱感,症状较严重者耻辱感略高于缓解病人。因社会污名出现自主性降低和社会退缩,不愿或不会与他人交往,即使与家人关系也不亲密。

6.精神与躯体疾病共病

国内外调研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的其他精神疾病共病发生率为23.2%~28.8%,躯体疾病共病发生率为54.9%~61.3%。目前,对于成年病人研究发现,双相情感障碍常见精神障碍共病为焦虑症、物质依赖、人格障碍、强迫障碍、进食障碍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,常见躯体共病为心血管系统疾病、代谢综合征、偏头痛及感染性疾病等。双相情感障碍共病病人的发病年龄早、症状更复杂、自杀率高、治疗效果和预后更差。

7.与人格特质相关

高神经质、高精神质、低外倾性与低掩饰性患者具有较强的冲动行为倾向,认为内向、对外部环境难适应以及缺乏安全感的患者,在强烈情绪下采取行动时常常容易表现出冲动、缺乏预见性、欠考虑等特征。

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

 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终身疾病。但好消息是,它是一种能被控制的疾病。有效的治疗计划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组合,也称为“谈话治疗”。其实人的健康都是身心同步的,现代都市生活带来太多副作用,多吃蔬菜水果,准时睡觉,白天有一定量体力劳动或运动,尽量保持心情好都可以帮助缓解双相情感障碍带来的痛苦。

      吉林省催眠学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力量,深入企业、社区与学校,为各行各业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科普、心理服务等。同时,也会持续开通4000431006公益心理服务热线,为广大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。

咨询方式:

一对一电话咨询服务

咨询电话:

400-0431-006

18186897827

17131899990

咨询时间:

09:00-12:00

13:00-20:00